加强食品依法科学监管,让人民吃得放心
来源: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作者:孙宝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孙宝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在食品安全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要创新食品监管方式,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得放心。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持续稳中向好。但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并没有得到完全恢复,食品安全感依然不强,“让人民吃得放心”任重道远。应该从食品生产、监管、宣传等方面入手,通过科技创新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通过依法科学监管,把风险压到最低;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食品安全正能量。
由于耕地中镉本底值高、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国个别地区生产的稻谷存在镉含量高、甚至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0.2mg/kg限量的情况。尽管我国大米镉含量国家标准确定的限量比国外更严,由于我国一些地区居民,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居民以大米为主食,加强对“镉超标稻谷”安全加工增值利用的科学监管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
为应对稻谷镉超标问题,最近10多年,有关部门从多个方面开展了科技攻关工作。在稻谷生产环节,主要开展了镉污染耕地修复、水稻抗镉品种繁育等攻关,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近期很难大面积推广。
在稻谷加工方面,目前“镉超标稻谷”处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采用稀释法使“镉超标大米”成为合格大米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稀释法就是在不超标大米中掺入小量“镉超标大米”,使大米镉含量不超过国家标准0.2mg/kg限量。如此处理事实上增加了暴露人群和食品安全风险。二是镉超标大米依规用于酒精、淀粉等行业,但没有有效的技术和监管措施防止副产品蛋白渣中的镉进入生态链,会造成了二次污染。
二、禁止在食品标签和广告中使用“不含食品添加剂”等字样
但许多人一直放心不下食品添加剂,民众普遍存在“谈添(食品添加剂)色变”的问题,有的人没有吃出病来,但已经快吓出病来了。个别企业的误导是造成公众食品添加剂恐慌的主要原因。有的企业一边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边把“无添加”、“不添加”、“零添加”作为噱头,在食品标签上醒目标示类似“不添加防腐剂、不含人工色素、不含人工香料”,“不加香精、不加防腐剂、色素,不含农药、激素、胆固醇”等字样;还有的在各种媒体上做“没有添加剂”“不添加”“不加!不加!就不加”等广告。这种做法在暗示消费者“不添加”“无添加”好,添加就不好。这种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没有标示的食品厂家为了迎合一些消费者的心态也追风似的开始标注“不添加”等。
2. 尽快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或进行司法解释,明令禁止做“无添加”“不添加”“零添加”之类的广告。 3. 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安全性有更客观的了解和认识。
|